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大街和管城街的路口,耸立着一个牌楼,上面写着“魏巍故里”。这就是现代着名作家,《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同志的故居。
魏巍(原名魏鸿杰),一九二0年三月六日生于郑州,抗日战争爆发,奔赴延安,一生军旅,为正义、为战士而歌。其诗作、散文、通讯、小说,视野宏阔,感情炽热,充满时代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其成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家喻户晓。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魏巍同志作为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于1950年至1958年,3次奔赴朝鲜,深入基层部队一线,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他在记录松骨峰战斗时,描述了为打退敌人的进攻,解放军战士们身上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最后战士们的尸体满山都是。尸体呈现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的,还有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的。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有的战士因为把敌人死死抱住,分都分不开。
正如魏巍所说,我们的战士对敌人那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仁义,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有一个战士看到敌机扔下的燃烧弹附近,有一个朝鲜小孩子在屋子里面哇哇哭叫。这个战士走到门口观察,看到屋里的火势很大,门窗都已经烧着。这个战士毫不犹豫冲进屋子,尽管脸烫的想刀割一样,他仍然忍着疼痛救起了孩子。
作者在朝鲜亲眼见到一个战士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作者问:“你不觉得苦吗?”战士回答:“怎么能不觉得呢,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他们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的走,边溜达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的幸福呢。”
《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初发表于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文章以鲜明的形象,纯洁的笔调,深邃的思想和激荡的情感融为一炉,在广大人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毛泽东主席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连连赞叹:写得好,写得好。周恩来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魏巍的这篇创作,激发了中国人民的万丈豪情,推动了国内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广大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着名豫剧演员常香玉卖掉了自家汽车,准备了5台拿手好戏,在半年时间内6省巡回义演170多场,义演收入捐献了一架战斗机。截止1952年5月,全国人民捐款可以购置3710架飞机,尚余人民币6230多万元。
魏巍同志的作品真正践行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最可爱的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永不褪色的符号。
魏巍同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其作品以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必将成为管城红色文化的一部分,长存于中华民族的的精神谱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