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便民利民 -> 法律问答

        母亲节丨我们用“法律”守护妈妈!

        发布时间:2021-05-10 09:12:54


        母爱犹如一往情深的大海

        有着海纳百川的气魄

        有着滴水穿石的力量

        对母亲的感恩和关怀

        是我们的真情流露

        也是法律价值的延伸与体现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小编为广大母亲送上一份“法律大礼包”

        和你聊聊守护母亲的那些法律

        给妈妈不一样的“爱”

        用法律知识为她们排忧解难

        劳动权益保障

        图片

        新手妈妈


        刚生完宝宝还在哺乳期,公司以我不能正常上班为由,要辞退我,我该怎么办啊?

        图片

        法官


        不用担心,公司这么做是违法的,法律有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性孕期、产期、哺乳期内辞退女员工,你可以大胆向公司主张你的权利,必要时可向妇联或司法机关寻求帮助。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聘用)合同或服务协议的除外。

        探望子女权

        图片

        已离婚妈妈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归前夫,我们约定每个月我可以正常探望孩子,可是最近半年,他总以各种理由不让我见孩子,我该怎么办?

        图片

        法官


        探望孩子是你的权利,他这样做是不合法的。如果探望权受阻,可视情况向人民法院起诉或申请执行,法院通常会派执行人员陪同该方行使探望权,并对另一方进行说服教育。果探望权仍然受阻,情节严重的,可通过诉讼变更抚养关系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第四十八条,对拒不执行有关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

        监护权

        图片

        单亲妈妈


        我老公因发生意外去世了,公公婆婆却要把孩子带走,强迫我放弃孩子抚养权,毕竟我是孩子的妈妈啊,可是我争不过他们。

        图片

        法官


        孩子爷爷奶奶的做法是违法的,我国的法律明文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即使孩子父亲死亡,母亲依法享有孩子的监护权,任何人都不能强加干涉。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监护权。父亲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有其他情形不能担任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的,母亲的监护权任何人不得干涉。

        夫妻共同财产

        图片

        全职妈妈


        为了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我辞去原来高薪、稳定的工作,在家全职带娃,可是老公总是说,他赚的钱是他的,不给我,还嫌弃我不赚钱,真的是这样的吗?

        图片

        法官


        你老公可得学学法律了!他赚的不只是属于他一个人,而是你们夫妻共同财产,有你的一半,这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利。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入;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重婚罪

        图片

        职业家庭主妇


        我老公工作原因常年出差不在家,我非常信任他,但我最近发现,他居然背着我与其他女性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他这样算重婚吗?

        图片

        法官


        这种行为属于重婚,我国法律规定禁止重婚的情形。重婚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由此可见,他已经触犯了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重婚罪】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赡养义务、虐待罪、遗弃罪

        图片

        年迈、丧失劳动力的妈妈


        我年纪大了,没有收入来源,身体也不好,一辈子辛辛苦苦把几个孩子拉扯大,他们成家了,都不管我了,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很困难,我和他们要赡养费,他们不但不给我,还打我。

        图片

        法官


        子女太不懂事了,怎么忍心抛弃年迈的妈妈不管呢,他们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我国法律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法定的义务,如果拒不支付赡养费,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殴打、虐待情节恶劣的还可以构成虐待罪等。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6条第2款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因此,赡养属于法定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第二百六十条之一【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父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妈妈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

        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她的脸庞

        无论时光如何变幻更替

        祝愿所有母亲永远都被呵护

        沉浸在爱里,感受生活的美好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